油一代回忆录:江苏,有石油了!!!
或许大家都知道的是
“苏北如果找到油,年产一百万吨,
就值得大搞!”
但有谁知道
在“大搞”之前,老石油人在江苏找油的故事?
跟随油田老专家关福喜曾经的回忆录
了解江苏石油会战前的历史
1973年,青海省冷湖。国庆节刚过不久,油矿党委副书记对我说:“接到局里通知,要你速到局里报到。听说是石油部借调,另有任务”。
到局后,才知道是石油部要我们青海局派一些骨干力量去江苏省作考察,为将来石油部派遣勘探开发队伍作先行探路。
那时,革命样板戏正盛行,“智取威虎山”这出戏在油田几乎家喻户晓。剧中,“坐山雕”手下有八大金刚。刚好我们这次借调的人数也是八个,于是有些爱开玩笑的熟人戏称我们八个人为“八大金刚”。
到北京第二天,部规划研究院副院长俞平召集我们八个人开会,介绍了石油部的期望及对我们的要求。会后,布置我们在规划研究院熟悉江苏地区的地质资料,并等待石油部的命令。当时,在北京的新疆石油局总地质师张恺帮助指导了我们的工作。
由于沿海地区的气候、地质条件和工作环境,与西北地区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熟悉资料并等待命令期间,俞平院长又派我们八人到渤海湾的三家油田(大港、辽河、胜利)作一番考察。
在江苏,我们八人被安排在江苏石油勘探指挥部。这是江苏省政府领导下的机构,指挥部设在镇江市。
我们八人,除了赵锡武、吴仲英外,其余六人都安排在生产组。生产组是指挥部的技术核心,组长张连奎是位老革命,是1951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初期入朝时的炮兵团团长。虽然生产组人员来自四面八方,但相处都很融洽。
从“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的沙漠戈壁一下来到江苏鱼米之乡,无论工作环境还是生活条件都发生了彻底变化。当时主要工作区域在长江以北的苏北平原。苏北平原河网水系发达,有些区域小河成网格状,与大城市的马路布局差不多。
从西北的荒漠来到这样美丽的地方,我们这些“青海人”当然非常高兴。不过我们的目标是石油,石油部派我们来,是为石油勘探开发打前站的。如果没有石油,一切都失去意义。
我们来之前,苏北已发现一些零星的出油点。在1973年前后,位于苏北戴南镇的苏20井,以及祝庄地区的东7井,见到了一些工业油流,但不成气候。前者含水很高,后者岩心致密。地质情况也比较复杂,达不到工业开采的要求。
直到1974年初秋才出现了转机:在江都真武镇,六普大队4007钻井队所钻的苏58井取得了厚度较大的含油岩心(油砂)。虽经钻井泥浆的冲刷,但岩心内部的含油情况仍然很明显。不久我和小队的技术员先后到指挥部作了汇报。
在讨论该井下一步措施时,指挥部里出现了分歧。指挥部的参谋核心是生产部,生产部对该井的下一步措施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意见主要是来自地矿部的技术骨干,认为这类油气显示可以暂时不管,继续按原设计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尚需钻进1000多米)后再作研究;另一种意见主要是来自钻井队现场的技术人员及青海来的生产组成员,觉得应该及时试油。
当时地矿部的井队较侧重于获取探井的地质资料,井队不配备裸眼井中途测试方面的设备。所以我们“青海帮”主张提前完井下套管试油,以免在长时间的继续钻探中,泥浆浸泡,污染油层,最终影响试油结果,得出错误的试油结论。
讨论的时候,争论剧烈,最后指挥部一把手决定,把情况上报燃化部(石油部)共同商讨决策。
很快石油部决定派生产大组副组长程守礼,与正在北京的原新疆石油管理局总地质师张恺来江苏考察。接他们的途中,我向他们详细介绍了一遍现场情况,由于我是提前完井最积极的主张者,所以我极力向他们宣传我的观点。从后面的结果看,可能我的建议对他们起到了先入为主的作用。
次日一早我和他们两位就同徐以达一同去现场察看,并会见省指挥部的领导。最终尘埃落定。决定下套管试油,在相距该井50米处另钻一井,继续完成该井未完成的勘探任务,这就是后来的苏61井。
苏58井下套管后,指挥部派我驻守井队,负责协调各个环节的地质工作。工程方面负责人员由试采大队派遣郭仁炳协助,由4007钻井队进行试油。
苏58井的试油不仅指挥部重视,江苏省的有关部门也相当重视,徐以达局长虽然年龄较大,却一直守候在试油现场,夜宿在井队的值班帐篷内等待试油结果,不失昔日老干部的传统作风。
总算不负众望,苏58井试油结果:定深抽汲,深度400米,日产量为56立方米。以后用油嘴控制自喷,日产油达15吨。
会战初期,江苏油田当时的产量在全国各油田中基本排不上号,但这在当时不产油的江苏,是个天大的喜讯。喜讯传开,江苏各界振奋。在以后的一段日子里,经常有地方领导及各方面的人士前来参观。仅我负责接待讲解的,除省内一些机关团体外,还有中央委员、副省长等领导。
1974年年末,当苏58井出油的讯息上报至石油部后,部组织了以秦峰为首的13人考察团,来江苏作石油会战前的考察。
1975年4月,胜利油田派出以地质处为主的先遣队伍和我们先前到达江苏的同志汇合。
1975年5月在北京成立江苏石油会战指挥部,开始从胜利、四川、青海、新疆、长庆等油田调来大批会战队伍,开始了江苏的石油会战。我们青海来的八个人,按专业与职务情况,安排在不同的单位。
会战队伍来江苏以后,在原地矿部工作的基础上,在真武构造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在真6、真12、真20井上获得高产,尤其在真20井上取得了日产千吨的高产记录。
苏北地区,构造断裂发育、油层变化大,地质条件复杂。在一些高产井的旁边不远处,就有可能是空井。但江苏所处位置特殊,位于急需石油的沿海地区,其经济意义非同一般,这就决定了再困难也要加强江苏石油的勘探开发。
经过几代石油人的不懈努力,江苏已建成了一定规模的石油基地,正不断地为我国的油气生产出力。
小萱在编辑此文时
得知老专家关福喜已经去世
40年 白驹过隙
江苏油田走过了一段
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从弱变强的发展历程
无论何时
我们都不会忘记江苏油田的开发发展史
不会忘记为油田奉献青春的
老领导老专家老石油
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你在哪?在干什么?
还记得一起在芦席棚边打蚊子边吹牛的故事吗?还记得每天需要坐船上下班的历史吗?还记得攒到钱换了大彩电时的心情吗?
还有记忆深处的工人俱乐部、冰糕厂、子弟学校……
40年春风化雨,40年跨越腾飞,江苏油田走过了一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的发展历程。
40年,究竟改变了什么?
从本期起,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微信公众号将推出“千张照片见证油田40年变革”系列,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如果你有能表达此主题的照片,比如那时的生活环境、衣食住行;工作场景、设备更迭,以及其它等等,都可以给我们投稿,让大家一起感受这40年的变化。
投稿照片时,你可以讲述一下背后发生的故事(300字以内),也可以简单的附上照片说明。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jsytsxx@163.com(我们会认真对待每个投稿,被采用的都会有相应稿费哦!)
“千张照片见证油田40年变革”之“工衣篇”
↓↓↓
“千张照片见证油田40年变革”之“传统故事篇”
↓↓↓
“千张照片见证油田40年变革”之“我家40年”
↓↓↓
图片提供、文字整理:关云鹏
编辑:徐博誩闻
来江苏油田吧,我们“养”你呀!
江苏油田百万视频诞生记
江苏油田不仅产油,还产地热和温泉!